首批标志性疏解项目陆续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累计达140余家;雄安新区起步区“四横十纵”骨干路网全面开工,启动区“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2022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356.9亿元,累计超2100亿元……
2022年是“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一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不断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坚持重点突破,新的“两翼”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高质量发展,新的“两翼”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示新形象。
雄安新区建设全面提速。贯彻落实支持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指导意见,有关部门出台乡村振兴、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深化改革开放配套实施方案。起步区“四横十纵”骨干路网全面开工,启动区“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具备通车条件。白洋淀水质总体达到III类,森林覆盖率达34%。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市制定出台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及政策、任务、项目清单,保持年度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行政办公区二期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公共建筑主体工程完工。跨潮白河大桥北京段、河北段同步开工建设,北三县至北京国贸地区通勤定制快巴试点开通,京通快速路、通燕高速除早高峰全时段免费通行,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
坚持协调发展,重点区域引领带动能力持续加强
2022年,京津冀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扎实推进落实,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在泊船时效率再破世界纪录,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140条。2022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准箱,海铁联运量完成120.3万标准箱,中欧班列运量突破8万标准箱,同比增幅超过50%。天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融资租赁行业持续领跑全国,累计完成飞机租赁超2000架。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区块链—供应链模式融资、京津冀科技创新资产支持票据等一批国内首创金融产品相继推出。
张家口“两区”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印发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河北省出台加快推进后奥运经济发展的意见。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2022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2600万千瓦,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大赛区所有场馆历史性地完成100%清洁能源供应,兑现了“绿色奥运”庄严承诺。
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一期)正式运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保税仓储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库等投入使用,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光大熙麦、华芯无限航空等一批临空指向性强、航空关联度高的产业项目有序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持续发挥
2022年,京津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破除显性隐性壁垒,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实施。
创新引领日益凸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光电显示等8个产业领域开展研发攻关,“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活细胞超分辨显微镜”等11项技术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和“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京津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1117家,培育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000余家。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京津冀三省市签订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商事制度等5个重点领域子协议,职业资格证书核验等15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00项涉税事项“同事同标”。证监会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22年京津冀地区首发上市企业融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超过4500亿元。
对外开放水平有序提升。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实施544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
坚持人民至上,三省市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2022年,京津冀立足共享发展成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教育合作不断深化。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提质增效,京冀两地探索开展中职阶段在河北培养、高职阶段在北京培养的“3+2”模式,6所京津高职院校在河北省投放单招计划3000余人,同比增加50%。59所京津冀优质学校与雄安新区61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实现县域层面全覆盖。
医疗合作走深走实。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机制和政策,三省市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685家、互认项目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313家。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完善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京津冀失业人员可在区域内任一地点(常住地、户籍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责编:罗知之、吕骞)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